欢迎来到棉花糖小说网

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补明:明朝的特色――8股文(上)

底色 字色 字号

补明:明朝的特色――8股文(上)(1/4)

    在漫长的封建史书之中,这举荐制度一直是所有王朝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举荐制度的好坏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了国运上面。

    比如我们杨广吹之中,对他最大的误解就是他对科举的贡献。

    而对於宋朝的诟病也绝对免不了恩荫制度下的冗官之策。

    所以在这种局面之下,科举和八股文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那些需要谈论的话题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八股文已经被痛骂了许多许多年了。

    当年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先生就直接开口,八股之害等於焚书!

    对於这句话想来我们也是很认可的。

    可如果这个样子一弄,那么问题就真的出现了。

    我们一边对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科举制度赞扬不断,歌功颂德,另一边对於八股文,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口诛笔伐。

    恨不得让他们从来未曾出现过一样,这么做是因为八股文模式就真的是科举的倒车?

    那既然如此,他是怎么出现的?

    那可是一个关乎国运的举荐制度,说句不好听的,这个东西和任何的利益挂不上直接的关系的。

    就算不说隋唐科举和八股取士都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这俩也是分不开的。

    难不成当年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比明清时期的更加的先进了?

    就算不说隋朝那扯犊子一样的科举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比明清更加的先进?

    不至於啊,毕竟论思想大爆发那也是明末,而不是唐末啊。

    这没有理由说,越往后这越退步了。

    但如果今天我们把科举的程序挖一挖的话,你就会明白,这玩意,说白了并不是更加的退步了。

    反倒是符合潮流的,只不过中途走得不是那么个地儿了。

    首先我们要说隋唐之间的科举,先说隋朝,不管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

    他们时期的科举那就和举荐差距制度每个屁的区别,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还不如九品中正制呢。

    最起码九品中正制还给小世家们来点活路呢,隋朝的科举必须由正五品及以上的官员举荐。

    你但凡势力小点你都没这个关系,那是真不给下面人活路了。

    也不怪众多世家都看不上他,吃相太难看了。

    而到了唐朝之后,这件事情有所改观了没有?

    有,但着实是改变的不大,因为整体来说隋唐科举也是毫无章法,流程不是一般的混乱。

    无论是考试方式还是录取方式,那说白了还是用得曾经的那一套。

    这句话不仅仅说的隋,连唐也一块带进去了。

    从唐初到唐末,他们的确是在改变,但是所做出来的改变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甚至可以说远远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个样子。

    整个过程你都能够看得出来四个大字:

    漏洞百出!

    反倒是你去看八股文的萌芽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出现的原因就很简单,修整科举的混乱。

    可以说它是一个对於科举制度的重要补丁!

    另外必须要说的,“八股文是明朝的原罪”这句话那简直就是胡扯了。

    因为你但凡看点史书就知道这玩意和老朱家没啥关系。

    为啥会这么说?

    你但凡看点史书你就知道,老朱家从老祖宗那一辈儿开始,就没有一个学霸的苗子,就他们那点学术水平。

    你让他们搞出来八股文的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港岛旧事 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赘婿临门:重生农女种田忙 没野心的影帝 让你钓鱼,你钓起了核潜艇? 导演:特效太贵,只好实拍了 香江新豪门 港娱的人生模拟器 提瓦特:我的眼里有弹幕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