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棉花糖小说网

棉花糖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91章 殷墟甲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1章 殷墟甲骨(1/2)

    第91章 殷墟甲骨

    既然不用再去东林书院,待到二月中旬福建的马铃薯也快成熟了,徐学聚已经几次派人来信询问王文龙何时返程,於是王文龙便收拾东西离开苏州。

    告别那天吴山社众人全都来送。

    叶昼则笑着取出两封信交到王文龙手里:“河南来信。”

    王文龙拆开第一封信,就先见到一张曲谱,两条旋律上下排列并行,稿纸下面还有一些注疏解释,王文龙瞬间知道这是王骥德寄来的信。

    五线谱是针对钢琴弄出来的,除了最基本的谱例之外还有许多演奏所用的特殊符号。

    而王骥德显然在使用过程中对五线谱也进行了自己的改造,使得这曲谱更适合此时的乐器演奏。

    除了曲谱之外,信封中还有几张信纸,王文龙取出来阅读之后才知王骥德和朱载堉已经见面。

    朱载堉写出十二平均律之后一直想要将这套音律推广出去,但是除了祭祀礼乐因为礼教原因主动使用之外其他场合却对十二平均律并不太接受。

    对於这年代的乐器音准来说,编排此时的曲子用不用十二平均律听着都没啥差别,朱载堉也不知道要怎么能够推广,甚至自己都觉得这东西推不出去。

    明明写出了好东西却不被广泛接受,使得朱载堉十分郁闷。

    而这时王骥德上门对朱载堉说出王文龙的建议,朱载堉瞬间眼前一亮。

    现在两人已经一起合作想要完成这部平均律曲谱。

    第二封信是朱载堉写的,对王文龙的律学水平大加称赞,朱载堉自己作为郑王世子虽然一直不愿意接受王位,但却也不好离开河南,於是请求王文龙有机会一定来河南相见。

    对位法在此时的欧洲虽然被提出,但是还没有到完备的程度,王文龙和王骥德在研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提出许多超出本时代欧洲音乐的理论。

    王文龙的乐理学知识虽然只是皮毛水平,但是毕竟超脱几百年的时代放在那里,王文龙随便一说的东西都能让王骥德觉得大开眼界,朱载堉也是称赞不已。

    对於这样的称赞,王文龙恬不知耻的就接受了。

    收好书信王文龙就准备上船告别,来的时候他两手空空,回去的时候却是大包小包。

    吴山社众人的提诗、名画、叶昼则送他的古琴,董其昌和陈继儒更夸张,两人都喜好金石古物,一起送了一个青铜鼎。

    王平保一个人根本拿不了,东西太多,徐树丕干脆派了两个家仆护送,他们要一路帮着王文龙拎东西送他回到福建再回来复命。

    看着那青铜鼎之中的铭文,王文龙突有所感,对董其昌问道:“玄宰公可曾尽解此铭文涵义?”

    董其昌笑着点头,为王文龙一番解说:“这是金文……”

    金石学从宋代就开始发展,许多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都是宋人就考证出来的,一路发展到明朝,认出几个青铜器上的金文并不困难。

    王文龙听了点点头,开口说道:“我曾在福建药铺中见到一些龙骨上面刻有人工花纹,其形制与这青铜鼎中的金文有些相似。”

    董其昌好奇问王文龙道:“那些龙骨是何地所产。”

    王文龙编故事说道:“我曾仔细询问,那卖药商贩说是产自漳德府西北的洹河南北两岸,彼处有一村庄。”

    见董其昌露出专注神色,王文龙继续说:“我查访史籍,发现那地方古称殷地,正是盘庚迁都所在,玄宰公你想,殷商之时已有文字,只是竹简多年深埋多半腐烂,彼时人制造青铜器的技术也不算好,若是时人真有刻字在甲骨上的习惯怕不就是流传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斗罗:龙王传说之紫皇声鸣 斗破:炎帝算什麽,不也得叫我哥 遮天:开局订婚火麟儿! 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港岛旧事 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赘婿临门:重生农女种田忙 没野心的影帝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