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棉花糖小说网

棉花糖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史前当野人 > 九 终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九 终章(1/6)

    东西是两人在一万年前亲手埋下的,就在那三头猛獁象的岩画下,那里是藏宝的地点。

    两人埋得很浅,但一万年的时间足以令一切痕迹沉入很深的地层中,一铲子远远不够,先来一百铲子再说。

    “四十!四十!四十……”

    张天以砸墙的节奏卖力挖土,林郁也抄起洛阳铲加入其中。

    赵军等一众研究员面面相觑,心说张天这个外行也就算了,林博士科班出身,怎么也跟着干起了违规操作?

    想到林郁身后站着一位院士爷爷,倒不好说什么,瞧两人笃定的模样,又不禁心生期待,於是围作一团,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

    当第一块陶土碎片新鲜出土,洞穴里顿时爆发出兴奋的欢呼。

    赵军立刻叫停。

    挖宝,从来不是考古学者的目标,有这么一块陶土碎片,足以证明这处遗址的价值就够了。再这么鲁莽地挖下去,万一对重要的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就得不偿失了。

    赵军重新拟写了调查报告,向所里递交了发掘申请。

    ……

    考古的第一线不常有重大发现,多数时候甚至没有发现,讲不出猎奇的故事,编不出耸人听闻的标题,只有频繁的出差、微薄的薪资和一身的风尘。

    考古学即便在被戏称为服务业的文科中也属於边缘学科,但一提到旧石器时代考古,就连同行都要投来略带同情的目光。

    目前,国内旧石器时代考古仍面临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包括因长期以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为割裂造成的学科定位与归属尴尬;专业队伍过小且人员分布不均;师资力量匮乏;各地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靠近国际学术前沿,多数仍停留在材料整理和描述阶段……

    就拿赵军来说,他所在的地级市,整个文物考古研究所只他一个旧石器时代的研究员,在第一线干了十几年,新石器时代的发掘项目参与了不少,旧石器时代的项目一个都没有申请下来。

    所里穷,经费要花在刀刃上,他可以理解。

    如果把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比作一把刀,旧石器时代连刀背都算不上,顶多是刀把,还是用石头粗制滥造的。

    赵军做梦也想不到,他这个破刀把还能有变成刀刃的一天。

    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第一批完好的陶器出土时,众人震耳欲聋的惊呼。

    尽管色采已经黯淡,线条已经模糊,但,陶器底部画那个太极图案却仿佛自带圣光,熠熠生辉,几乎要亮瞎所有人的眼!

    一万年前的太极图!

    当天晚上,省里的教授就来了;三天后,全国各地研究旧石器时代的大佬拍马赶到;一周后,相关新闻登出,继茶镇遗址之后再度引发轰动;一个月后,连欧美、日韩的学者也闻风而至。

    原本无人问津的洞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门庭若市,各路记者跑现场甚至比他们这些专业人士还勤,一众算命先生争先恐后地赶来认祖归宗,当地的官员更是公开声称“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东北不一定是宇宙的中心,但很可能是中华文化的起源!”

    岩画遗址也正式更名为太极洞遗址,在坊间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伏羲洞。

    无独有偶,太极洞遗址的太极图案问世不久,各地新发现的遗址也陆续出土了疑似卦象的符号,这些遗址北起嫩江流域,南至海河流域,西起华北平原,东至黄海之滨,涵盖范围之大,令所有人瞠目。

    这一系列独特的符号,以及相近的陶器制作工艺,证明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先民虽是分散各处,却也曾互相往来,彼此影响,可以归为同一文化圈,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港岛旧事 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赘婿临门:重生农女种田忙 没野心的影帝 让你钓鱼,你钓起了核潜艇? 导演:特效太贵,只好实拍了 香江新豪门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