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棉花糖小说网

棉花糖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血迷魂 > 第2章 新世界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章 新世界(1/3)

    1924年12月20日,宜丧葬,行白事。

    民国十三年,时局动荡,社会凋敝,没有革命党人宣传的民主自由,没有守旧人士鼓吹的美好富强,有的只有争吵不休的议会,城头不断变换的大旗,日益高涨的税赋,以及老百姓干瘪下去的家底。

    远在西陲天府平原,临近蜀地省城成都的灌县,也受到了影响。西出藏边,北往甘陕,南至成都的货客行商,减少了大半,让往日喧哗的县城中心安静了不少。再加上天气严寒,连灌县人都在黄昏时分就早早归家,缩在被窝里祈祷明天会更好。只有县城最中心的民主广场上,还有些许人烟。

    这是民国建立后,新政府为改旗易帜,彰显与旧日清政府划清界限,特地将原来县衙门和县令府拆除改建的一处集贸地,方便各路人马货通南北,交易东西。政府负责维护秩序,只做抽成,不设禁令,倒也吸引来不少势力在此驻扎落脚。灌县人也借此开办了不少旅店和酒馆,混个温饱,在乱世安身立命。

    至於名字,广场一词还好说,东方古有“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释义为“面积较大的开阔场地”,转译后恰好符合西方洋大人的舶来词“斯奎尔”,既有东方传统韵味,又有西方文明洋盘,采用此语仿若在东方土地上,也有了和西方一样的文明上国,哪怕只是沐猴而冠。

    倒是前称,政府在李冰广场和民主广场间,十三年间来回折腾了七八次。

    旧派绅士当政,就叫李冰广场,以纪念那位名垂千古的前太守。毕竟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是如今灌县人的衣食父母,泽被千年,感怀前事。

    而偏向革命的新派当政,好家伙,口号喊得震天响,非民主无以救世界,处处民主招牌乱天飞,仿佛不提民主就是清政府复辟,开历史倒车,就是满清旧人,金钱鼠尾辫在心间,所以民主广场正当其名。

    可惜名字取了,当政的新派人士,又说灌县老百姓大字不识,不通思想,只能由开明的新派人士代为掌管民主权力。所以灌县本地人,大多还是听上面说,就乖乖交粮纳赋,认为自己是狗腿子,而不是人,没有权力。

    此时正当是革命之父孙先生任命的杨森执政成都,其管制的灌县也再次更换城头大旗,由其任命的新派人士再度执政,所以,广场又叫民主广场啦。

    ——————————

    徐洛魂脑海中转动着刚才收集的消息,慢慢走着。古井不波的心湖里,偶尔泛起点点转瞬即逝的涟漪:

    “这就是我付出所有的民国?”

    “还真是小资风流,世家金粉的民国啊。”

    十年来,徐洛魂走遍中国各地,类似情况见过不知凡几。最初,他还恨欲狂,准备长刀所向。后来过往战友多了、昔日情份多了,长刀不知何处所向,他也只能麻木了。

    革命中已经逝去的,成了英灵,管不了人间烟火,只能被念念举头三尺。革命中功成名就的,大口吃肉喝酒,哪管红尘血泪。徒留他,一介孤魂野鬼在世间流浪,见多朱门酒臭和路边枯骨。

    “今晚过后,我也是死人一个。师傅说得对,当代人解决当代事,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后事自有后人承接,无论贫穷还是富强。”徐洛魂自嘲,目的地已经到了,不该再有其他的念头。他的眼前,已然是一座位於民主广场南出口边缘的旧时宅院。

    围墙高大厚实,将墙外的喧闹挡在方寸外,仿若两个世界。只有一个虚掩的朱色对开小门,全开可供两人并肩进出,有旧时铜环作为把手,挑高的门槛却无踪迹,应该是主人家有意拆掉,以示进出平等之意。毕竟这应该是原本宅院仆役进出之门,而今却成为了宅院进出主通道,果然是时代变换,旧风新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人到中年:娱乐圈的悠闲生活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港岛旧事 华娱之我即是天命 赘婿临门:重生农女种田忙 没野心的影帝 让你钓鱼,你钓起了核潜艇? 导演:特效太贵,只好实拍了 香江新豪门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